德侑實業有限公司設立於民國92年,憑藉著對複合材料的專業,以獨特的專業技術長期為各大品牌OEM、ODM提供產業全方位服務。

我們每天有1/3的時間需要枕頭先相伴。這也是身體、器官獲得休息的寶貴時刻...偏偏,我們卻很容易因為睡到不適合自己的枕頭,睡得輾轉反側、腰酸背痛,又或還沈浸在白天的煩惱、緊張明早的會議、害怕趕不及早上的飛機等等...讓我們的睡眠不夠優質、不夠快樂、沒有辦法快速入眠。

德行天下創辦人有鑑於過去開發各類生活產品的經驗,便想利用本身所長,結合各類複合材料的特性,投入枕頭開發的行列。

從枕頭模具開發、材料研發、創新製造到整合顧客需求過程中,了解到一款枕頭的製作,除了要解決一般乳膠枕悶熱且不透氣的問題,更要同時兼顧到人體工學的體驗性,創辦人常說:「一個好的枕頭,支撐透氣兼顧,仰睡側睡皆宜,才能每天快樂入眠。」

現在導入石墨烯加工技術,讓枕頭的功能性更上一層樓

石墨烯具有良好的強度、柔韌度、導電導熱等特性。它是目前為導熱係數最高的材料,具有非常好的熱傳導性能

德侑實業有限公司為了替自己身邊重視的人們做好一顆枕頭。不論是在外形,還是在舒適度上都能達到最好的需求,即便現今許多的工廠因成本上的考量,顧了外形,忘了內涵,但德侑實業依然不忘在品質上的「堅持、 執著」。

引進先進的加工技術,就是要給消費者最佳的產品

開發、研究、創新以及對材料的要求是德侑實業開發枕頭的初衷,憑藉獨特的專利技術將極其珍貴的天然乳膠與千垂百練的備長炭完美結合後

創造出獨家環保無毒的TakeSoft 徳舒孚專利綠金乳膠;乳膠材料,備長炭,石墨烯應用提高到更高的層次。

同時具備防霉、抑菌、透氣、除臭、遠紅外線等五大功效,並榮獲多國發明專利。

生產過程採用專線製造專利乳膠材原料,全自動化生產保證品質與產量穩定,達到品牌客戶的最高要求。

石墨烯枕頭製作開模一條龍:

選材品管

原料調配

成品製造

 

包裝設計

 


若您有枕頭開發構想或是想OEM自己的品牌,歡迎預約現場諮詢,體驗無毒的TakeSoft 徳舒孚專利綠金乳膠做製作的枕頭,用最專業MIT精神幫助您打造你的專屬品牌。

德行天下:

地址:427臺中市潭子區雅潭路二段399巷200 -7 號
電話:04-2531-9388
網址:https://www.deryou.com.tw/contact.php

RR1515CEFE15ERFE

那是一個燥熱的夏季,向陽小學的操場上,站著三個背著書包的小學生。   第二天就是暑假的開始,因此下午兩節課后,校園里的學生幾乎都已走光。   這三個學生遲遲未能離校,是因為他們正在解決一件事情。       背著藍色書包的學生問:“我的手表呢?”——他來自農村。   “上個月不是就告訴過你,丟了么?”背著綠色書包的學生不耐煩地答道。——他在城里長大。   “那你應該賠我啊。”藍色書包說。   “多少錢?”   “五塊。”   “不賠!”綠色書包的態度很蠻橫。   “不行!”藍色書包堅持自己的合理要求。   突然,在綠色書包的外力作用下,藍色書包狠狠地摔倒在地上,后腦著地。   站在一旁背著紅色書包的學生哈哈大笑起來:“哈哈哈哈哈。”——他來自郊區,笑聲很爽朗。       藍色書包從地上爬起來,撲撲身上的泥土,強忍著不讓眼淚流下來,獨自一人沉默一路,回家去了。   紅色書包跟著綠色書包一路有說有笑,開始了他們幸災樂禍的暑假生活。       然而,這個小學三年級的暑假讓我過得提心吊膽,我擔心背著藍色書包的同學會領著他的父母來我家向我的父母索要他曾借我佩戴幾天的電子表。   是的,我承認,的確是我——我就是背著綠色書包的那個人,是我一時大意將同學好心借給我玩的電子表給弄丟了。   我并不清楚,那個暑假,對方是如何度過的。       暑假很快過去,我擔心的事情并未發生。開學第一天,三個同學又見面了。   紅色書包面帶譏笑地問藍色書包:“哈哈,手表還要不要了?”   藍色書包沒有說話。   從此,藍色書包再也沒有提起手表的事,也不再與我們說話,一直保持沉默。       兩年后,藍色書包考上了重點中學讀初中;我與紅色書包考上了普通中學讀初中。   我并不清楚,那兩年,對方過得是否開心。       初中三年,我們很快就忘記了那件事、那個人。       直到我讀完三年初中考上重點中學,九月一日開學的那一天,我在教室門口迎頭撞見了他——向陽小學操場上的“藍色書包”!   當年比我矮了半頭的他,突然比我高出了一頭,身體魁梧、健壯。與他相比,我就像個猴子。   他依然是沉默的,臉上毫無表情,但我堅信他一眼就認出了我,并且對我印象深刻。       如果有必要——或者很有必要,我該向他道個歉,亦或買一塊電子表送給他。   可我知道我做什么都于事無補,我只能閉嘴。我唯一能做的就是后悔、慚愧,希望那件事情從未發生。潛意識里,我希望自己盡快忘記這件事。我甚至在心里渴求他:打我吧,將我重重地摔倒在地,就像十歲那年我摔你那樣,狠一點。   可是,沉默的力量太過巨大,大到我對曾經發生的事情無能為力。   沉默,是最有力的反抗。   閉嘴,是我唯一的選擇。       他會忘記五年前的那件事嗎?也許會的。   但我每次在教室走廊里遠遠地遇見他,就感覺走廊上只有我與他兩個人,從他的臉上我可以看到一絲委屈的印記,同時還會有一種看不見的力量在鞭撻我、鄙視我、唾棄我。   高中三年,同在一間教室上課,他與我沒有說過一句話,甚至從未對視過,哪怕只有一秒鐘。這一點毫不奇怪!也從未有人發現這一點,更沒有人知道那件事。       我常常怨恨我的父母,他們鼓勵我上進,輔導我學習,讓我吃飽穿好,卻忽視了教育我勇于承擔責任并善待他人的優秀品格。老師教給我的是:要強、要勝、要贏!——也正是因為這一點,我才成為初三(1)班唯一一個考上重點中學的人。   可是,這樣的我,考上重點中學、大學,何用之有?       所幸我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在日后的工作與生活中,我開始改變自己:幫助破產的同學重新開始;安排失業的朋友住在家里并協助他找到工作;將背著麻袋蹲在北京站廣場惆悵的初中生帶入了廣告圈,隨后他又進入奧美、阿里巴巴等企業擔任要職;我讓憤世嫉俗才華橫溢的文藝青年出去充當一線作家的槍手,這樣他就不必忍受貧窮——他本可以活得更好……   他們同樣也會在各個方面給予我更多支持。       然而我并不會因此覺得自己高尚,——很多人在做了壞事之后就想通過行幾樁善事來“抵消”過往“劣跡”,以此求得內心的安穩,——事情并非我們想象地那么簡單,我一直在尋找更為深層的原因:為什么我要欺負人?       二十多年過去,我常常想起小學操場上的那一幕,還有那張沉默至今的臉。       作者:張懷舊  來源:中國微小說 +10我喜歡

黑更藍:這是李牧的藝術項目“仇莊項目”的日記,刊發于黑藍紙刊《漫游》(第一輯)。日記記錄了整個藝術項目的發展和藝術家的觀察、感受,既是一份難得的藝術創作筆記,同時也是一份對鄉村、親友的情感記錄;由于日記這一隱秘的形式,在沒有意識到要公開發表的情況下,許多篇章反而流露了藝術家令人動容的心跡。   嚴格來說,李牧的這份日記需要從第一則開始閱讀,更能感受在具體語境里的動人魅力,這里僅摘選其中很短的三則。日記全文約5萬字。             仇莊項目   李牧   (日記·節選)   ……   ……   星期六,2013年9月14日  晴       想起我三姨,她隨姨夫從農村搬去了大連,生活在城市里。每次回來,她都打扮得干干凈凈,很大方地送錢給每個親戚。每到春節,就會寄錢給我們這些親戚。我們都以為她在城市里生活的得很好,一定很有錢。在她將要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我趕到大連去看望她。到了之后我才知道她真實的生活。她他沒有多少文化,到了大連之后在大街上掃垃圾,撿垃圾,在建筑工地上搬磚,一家人住在二十幾平米的房子里,省吃儉用。她就是這樣艱難的地把錢省出來,然后大手大腳的地送給我們這些窮親戚。我看到她家的暖氣片上放置了一排裝滿了水的大雪碧瓶,這樣就可以得到洗臉洗腳的溫水;廁所里的水龍頭永遠都滴滴答答地滴水,她用一個桶接著,這樣流出的水就不會跑水表。很遺憾,我以為她生活得很好,就不去大連看望她。直到她奄奄一息的時候,我才站在她身邊。       ……   ……       星期六,2013年11月23日  雨       下雨了!   路上重新變得泥濘起來。兩天的大雨過后,天氣將進入新一輪的嚴寒。       因為這些藝術作品,村莊變得豐富起來,鮮亮的色彩給這個灰色的村莊增添了溫暖和活力。       人們總是以你擁有多少可見的物質財富來衡量你的價值。村莊里人也是這樣,不管你有多少學問,多么有教養,如果你沒有積累財富,你就是一個失敗者。只要你貧窮,你就沒有價值。可以想見,我的父母因為我的不成功而在心理上承受著多大的壓力和痛楚。       一大早,我還躺在被窩里,母親坐在我床邊,有些責怪地說:“你一直拖著不要小孩,拖到現在還沒有小孩,我每天都睡不著覺,只是為你擔心。”我能說什么呢?我知道,無論我說什么都安慰不了她。   父親不顧他的心肌梗塞, 不聽醫生的勸告,抽煙越來越多,每頓飯都吃的很飽。我說什么都無濟于事,看來,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命,不管發生什么,只好各自承擔了。顯然,他不了解我的藝術,他說他看不到我的工作價值,不斷地說等到了春節就把圖書館關閉吧,下年不要再開了。   我回家創作,家人給了我便利和幫助,同時也是我最大的障礙和干擾。   窗外,雨聲淅淅瀝瀝。       ……   ……   星期二,2014年2月11日  晴       我打消了請圖書館對面的樊大娘制作樹枝裝置的念頭,因為她年紀大了,我不好意思請她這樣在河堤上工作一整天。另外,他的丈夫身體癱瘓,需要她一日三餐的照料。   我請我二嬸子(來源的媽媽)幫我制作這個作品,還有我父母給我們幫忙。   我在河堤上選了一塊不種莊稼的空間,確定圓心,用三米五長的繩子在雪地上劃了一個直徑七米的圓。參照理查德·朗的指示說明,盡可能的使每一組的樹枝都是平行的,這樣擺滿一個圓。   二嬸干活很麻利,在我示范了幾組后,她就能自己確定該怎么擺放。母親要遲鈍一些,總是擺錯。   大概下午一點鐘的時候,我們完成了整個作品。   地上的積雪融化了很多,露出深褐色的泥土。樹枝是新的,嶄新的樹皮顏色有些扎眼。整體上,這個作品和環境很協調,甚至于一些路過的人都沒注意到它的存在。我想,理查德·朗在大自然里完成這件作品的時候就是這個樣子吧,絕不會像我們在畫廊里看到的那樣,像一個標本。       這是復制的10件作品中的最后一件。我最初選中的場地被主人搭了棚子,一直在等合適的場地。總是覺得這件作品很難做,就一直等合適的時間和空間。一場大雪過后,我才意識到該做這件作品了。沒有想到這件作品完成得的那么快,那么輕松,那么省錢,那么不突兀。       父親擔心這個作品會被村民偷走當柴禾燒,住在附近的一個大爺說他會幫我看著,除了住在旁邊的憨子,其他人不會偷。只怕這個憨子來偷柴禾,他不懂得這是藝術。       整個下午,我都在傍邊端詳這著這件作品。因為樹枝的擺放方向不同,不同的方向因為受光的不同而呈現出不同的顏色,有青灰色,有暗褐色。亮部呈暖色,暗部呈紫灰色。一些積雪夾雜在樹枝的縫隙中,有些地方有,有些地方則只是深褐色的土地。整個圓圈擺放在不太平坦的堤上,圓形顯得不太規則。河水已經結冰,對岸的河灘上依然覆蓋著白色的積雪,一片蒼茫。沿著河的兩岸是枯黃色的蘆葦,隨風搖擺。       這里緊鄰著村莊,我能聽到村莊里的狗吠、人聲和雞鳴,還有附近墊土填河的推土機聲。   夕陽下,整個圓圈被撒上一層金色。慢慢的,金色散去,它和環境整個兒黯淡下來,天黑了。   我期待這個作品能在這里經歷春夏秋冬。   ……   ……     李牧,1974年出生于江蘇省豐縣。2001畢業于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畢業后任教于蘇州工藝美院。2006年開始作為職業藝術家居住在上海;2011年獲得瑞信藝術獎入圍獎;2012年獲得亞洲文化協會(ACC)獎學金赴紐約居住和創作。其作品先后在國內外美術館舉辦個展和參加群展。 +10我喜歡

文|姜秀杰(山東萊州) 童 · 紙                三妮兒上小學時,正是家里孩子們在校生最多的時候。三妮兒因學習上緊,成績一直優于哥姐,特別是作文,那詞句排列的呀,“可與高一級持平”(評講時老師的話),紙本自然用得就多些。她傻呵的自認為要錢買個本子是正大光明的行為,犯不上偷偷摸摸要小錢,結果卻遭到家人的質疑或斥責:“人家都一本兒就夠,你咋用那么多?”這是視錢如金的爺爺聲音。“寫多了還能多給幾個工分不?”爹怕爺爺生氣趕緊附合說。“字,這東西,一個女孩子家識個三斗兩升就夠用了。張家二嫚大字不識,還找個好婆家哩。”整天打算過日子和觀算糧米的奶奶,這“家”當得很有威嚴,礙于兒媳在跟前,那天算是話下留情咽了不少焦灼。“方家你嬸可有錢,她沒閨女,還喜歡你,去不去?”娘趕緊溫柔地打圓場,她的勸解和微笑勉強而無奈。  這全家人你一言我一語在三妮兒耳邊轉游,盡管不是嚴辭利語,也有點旁敲側擊。三妮兒自覺象犯了什么大錯,在有點幸災樂禍的“在校生”面前甚是丟了臉面。至于方嬸想要三妮兒去做閨女,那是很早以前半真半假的事。不過娘今又說,弄得三妮除了心兒酸酸,繼而便是淚眼一瞪:“哼,您敢!”  三妮兒啊,你就不會找你奶奶“單聊”? “成績單”這可是個硬資本,拿到現在,三妮你還不得論功重賞啊?可惜,三妮那一根筋的直筒性子,哪會耍個小伎倆走個小“后門”?  都說用反面紙寫嘛。可沒有正面的本子又哪來反面的紙頁?打那, 放學以后的廢紙簍、垃圾箱成了三妮的親。為此,當老師表揚她常替別人值日且任勞任怨時,她的心虛虛的,一半是高興,一半是酸楚。愛紙惜紙,自然天成,是三妮兒永遠改不掉的習慣。  上世紀六十年代末期,三妮兒有幸做了幾年小學社辦老師。她與書、紙的情緣,簡直超越了能給于溫飽的糧棉,愛書愛紙,情同手足,日日相依,時時相伴。  那時,學生和老師的平常用紙都是用麥草制出來的,有的正面都疙疙瘩瘩,直劃鋼筆尖,反面那就更不用說,還有沒漚爛的草桿兒留在上面。那紙的顏色也很特別,說黑不黑,說黃又不黃,寫字或看字都格外費眼神兒。那時的家長只顧干活掙工分,孩子們只要吃起飯來你掙我搶如小老虎,那就是沒病的象征,誰還在意他們的眼睛問題(也怪,那時滿校園的學生真還沒個戴眼鏡的)。再說有紙寫就不錯了。  那個年代,上級統一配備的顏色較白也細膩的紙質,是專做學生的正規作業本,那本子既稀少,也貴。所以,學生們對作業本既珍愛也講究,書寫時既認真又整潔。這不僅是老師教學的嚴謹,對珍貴東西的自然尊重,也許是人們的屬性。三妮兒對那些上乘紙質的珍惜近乎惜紙如衣、愛紙如寶。  直到多年, 三妮在給才能聽懂故事的兒子講以上這些時, 小娃娃聽得淚水漣漣。        三妮的兒子小皓四、五歲時,就能照著葫蘆描畫瓢了。那天三妮兒正鋪開信紙準備抄寫年終工作總結,小皓認為媽媽又要給爸爸寫信,吵鬧著也要給爸爸寫信。她知道,剛上幼兒園的混雜生(農村不分班次),好對付!為了別打擾自已,也為了別打擊孩子,媽媽優惠地給了他一張正面草紙讓他先起個草稿,并告訴他怎樣稱呼、正文、和落款,既鼓勵又有點敷衍:“去吧,好好寫,慢慢寫,別著急。”  小家伙兒可能只想著寫信的內容,對媽媽的話聽得模棱兩可,他只顧使出他全身的解數,又是鉛筆又是橡皮,兩只手并用,認認真真。  媽媽還沒抄完呢,只見兩只小黑手擎著草稿蓋住了她的“總結”,那認真的樣子就像交了一份完美的答卷。三妮把“卷子”轉了正面,捧在手上一看,好家伙,黃黑草紙上是一嘟嚕歪扭的字體,大小不勻還有點晃眼,仔細辨認,方看出那一紙的碎語:“爸爸你好找(我)相(想)你媽媽相你爺爺奶奶斗(都)相你找(我)()術96分()文88分兒子小好(皓)”。  沒有格式沒有標點且錯別字手拉手團團圓圓一大篇。媽媽憋著勁兒看得是張口瞪眼加著標點;忍俊不禁又酸酸甜甜,為他的字,為他會用括號,更為他真切的內容,眼淚都笑出來了,抑不住撫摸了一下他的頭。小皓看媽媽笑得那樣由衷和熱烈,自已也樂呵呵地笑了起來,那露著牙豁而稚氣的臉上寫滿成功與興奮。因為急于要把草稿變成“信”,小家伙麻利地翻過媽媽的大約還有十多張的十六開“信”箋,欲從背面揭一張。  看看吧——三妮兒呀三妮兒,你惜紙的“毛病”咋又犯了?犯在一個五、六歲的孩子身上,犯在一顆稚嫩的心靈上面。只見她“嗖”的一掌捂住了兒子的小手:“不可以!你就那么幾個字,還值當浪費那么一張大大的信紙?”剛才還笑得那樣熱烈和溫暖的媽媽,一下子變得嚴肅而吝嗇,并故意提高了聲音和動作的夸張,把“捂”“繼而又加了力度變成了“摁”。小家伙兒茫然了,本來正沉浸在成功與亢奮之中,一下子被媽媽“晴轉陰”的臉色給弄蒙了,燦爛的小臉瞬間只留下一雙莫名的眼神。  三妮兒啊,小皓是你生的,他的倔勁兒跟你一樣啊。只見小家伙緊緊地捏著紙角就是不撒手,小嘴角微微上挑,底氣充足,毫不罷休。娘倆四目對峙,空氣僵持!  就給他一張嘛。三妮這媽當的,竟沒有好好理解一下孩子的心理感受,不但摁著他的小手和信紙,還又給了孩子一束“沒門兒“的嚴厲目光。  孩子終于蔫了,他知道小胳膊擰不過“大腿”,便極不情愿地將拇指和食指慢慢松開,上挑的嘴角垂了下來,小小的心靈像被撒了一陣寒霜,淚珠在眼里打轉兒。由于捏得太緊,紙角留下了兩厘米長的裂口,猶如他心靈的創傷。 事后,三妮兒每每回想或者和同事說起那天的事,悔得只擂腦袋 ,連連自責:哎,俺這“嘎古”(俗語,過分仔細,此處有貶低自已之意)勁兒怎樣才能改掉啊?” 隨著時日的推進,三妮兒的思維和認知也在日瑧成熟和老練,對事物的看法從單純變得多元,并想法多找一些兒童心理書刊補腦。為了不讓兒子小小的心靈受到挫傷,三妮兒頗費了心思,耐下心用最簡單的道理給兒子娓娓道來,娘倆的對話竟還有不少意外收獲。 “媽媽不是故意不給你信紙。你看,我只有最重要的筆記才是用好紙正面寫的,那是媽媽的作業本。”“你是老師還寫作業?”他有些不解,也沒好氣地反問。“當然要寫!還要下功夫認真寫好,要給學生做個榜樣啊。你再看我這本隨筆練習,不都是用草紙、或反面紙嗎?”小皓邊翻騰著五花八門的本子,邊驗證著媽媽話的真假。媽媽抬起頭看著遠方,若有所思:“你別看這薄薄的紙片,它可是用木材才能做成。”“不是。是用麥子做的。”他的小臉布滿冷峻,依然耿耿于懷——因為急于表達他的知識,他把名詞概念弄混了。“是啊,正因為是用麥草(她糾正著用詞)做的,這紙才這么粗糙,這么傷眼睛。你看作業本、還有報紙(她不想提信紙)等,都是用木材做成的。”小家伙兒冷峻的眼神亮了一下,哦,木材和麥草做出的紙就是不一樣。媽媽接著說:“想想看,一棵小樹苗,得多少年才能長成大樹?全世界的人都在砍樹造紙,樹長得很慢,如不節約,可要毀了大森林的,將來你的孩子,還有孩子的孩子怎么辦?怎么活呀?”小皓一下子警覺起來,一絲恐慌掠過他的心頭。媽媽抓緊時機接著說:“別說咱們沒有多余的錢,就是有,樹也長不快呀,能浪費嗎?” 小豪趕緊地搖了搖頭,小臉變得溫暖起來。看來他聽得雖不是太懂,但道理已經入了心。  媽媽從打開裝訂針的32開的筆記本反面上輕輕揭下一頁,并特意在裝訂針眼上畫了兩道小眉毛,和向上彎彎的小嘴兒,一張歡笑的娃娃臉逞顯在紙頁的上端。媽媽真有創意,一邊和風細雨地說著,一邊又給“娃娃”頭上加了三根風毛,顯得特別滑稽。接著幫他放好墊板,又抓緊時機鼓勵他說:“要學著寫好多字,寫好看的字,給爸爸多寫點話,爸爸看了會多高興啊。到那時,我肯定會給你這么大的一張,哦不,兩張、三張,再多也行;那信紙下面還印著花草、樹苗、小鳥什么的,可好看了。”小皓的臉蛋兒早已多云轉晴,憧憬和期待爬上眉梢。  兒子畢竟還小,在媽媽“春雨潤物”般地解說和承諾下,認認真真完成了他人生當中寫給親人的第一封信,并隨同媽媽給丈夫的“工作總結”,越過崇山峻嶺,飛到了軍營。  兒子要上小學了,從幼兒要變成兒童了,還要戴上紅領巾,小皓可高興啦。數月以前的不愉快,可能早被媽媽的“細雨”潤醉?還是被時光沖淡?  開學的前幾天,他看媽媽正興致勃勃地給他準備上學的新衣服、新書包等東西。忽然他爬到床底下,拖出了一只草辮簍(那時沒有現在這么多的紙箱)抱給媽媽,他很興奮還有點羞澀。“什么耶呀?”媽媽好奇但語氣平靜。“你猜猜呀。”兒子的“呀”語氣上透著天真、俏皮、和很有底氣地炫耀。媽媽兩手將簍把兒一分,哇(塞)!一辮簍的紙噯。一卷卷,一方方,還有一些紙蛋蛋。哦,全都是揀來的呀,有草紙也有細紙,有寫了一行兩行的,還有本皮子,有的還帶著少許的污漬。  媽媽久笑而無言,為自已的“曾經”紅了臉,也為自已的言傳身教結出了“果”而心甜。她低頭看了看正仰著小臉的兒子,輕輕地、微微地點了下頭又瞇了下眼,像欣賞一棵經歷過“摧殘”又頑強成長的茁苗,她使勁地伸出了大拇指,發自內心地給他點贊。接著,她象珍愛寶貝一樣,鄭重地鋪展,精心地捋平,撣塵、歸類、創齊、裝訂。她長舒了一口氣,心情有點兒酸澀、內疚,更有寬寬的欣慰,情不自禁的又一次伸出了大拇指。 +10我喜歡

arrow
arrow

    i64hn5m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